首页 / 通知公告 / 正文

马玉宏教授个人简介

发布日期:2014-05-17   浏览量:

职称:研究员(硕士生导师)

招生专业:结构工程、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、建筑与土木工程

研究方向:工程结构隔震设计理论,工程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,结构工程地震风险分析等 。

基本信息:马玉宏,女,汉族,黑龙江省穆棱人,1972年9月生,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专业研究员。中国地震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委员,中国力学学会委员,广州市第十一届青年联合会会员,广东省“千百十工程”培养对象。

教育背景:1994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 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,获学士学位;1997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大学 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力学专业,获硕士学位;2000年毕业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 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专业,获博士学位;2001年~2003年3月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 博士后流动站工作。

工作经历:2002年-2004年,在广州市建设委员会建筑业管理处工作;2004年6月至今在3200威尼斯vip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工作,2004年认定为副研究员;2011年晋升为研究员。

主讲课程:《地震灾害损失预测》及《防灾减灾工程学》研究生课程,指导硕士研究生11人。

主要科研成果:已完成国家“九五”重大项目《基于抗震性态的设防标准研究》、973计划项目《防震减灾能力评价与评价体系的建立》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《隔震减震体系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》、地震学联合基金项目《大型复杂结构设计地震动及基于抗震性态的设防标准研究》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。主持参与高层复杂结构振动台试验、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等社会服务项目近30项。

 正在开展973计划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“十二五”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研究近10项,主要围绕近海隔震桥梁、高层隔震建筑、高铁桥梁隔震等开展基于性态的全寿命抗震性态评估、抗震设防标准研究及易损性分析,隔震结构地震风险分析以及隔震支座性能劣化规律研究等。

 已发表论文50余篇,其中EI、SCI、ISTP检索近20篇,出版专著《地震灾害风险分析及管理》(科学出版社. 2008)、《基于性态的抗震设防及设计地震动》(科学出版社. 2009)。参编国家标准《桥梁隔震橡胶支座》,组织编写国家标准《建筑隔震滑板支座》,参编国家标准《建筑隔震设计规范》,组织编写企业规程《核电站隔震设计规程》。参编研究生教材《防灾减灾工程学》及《橡胶支座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》。合作申请专利5项。

奖励与荣誉:“基于性态的抗震设防标准研究”2005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(排名第3),“基于性态设计的工程抗震设防标准”,2004年中国地震局防灾减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(排名第2),基于性态设计的工程抗震设防标准,2004年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防灾减灾优秀成果奖一等奖(排名第2),“橡胶支座第3部分:建筑隔震橡胶支座等3项标准”,2009年中国标准特殊贡献奖二等奖(排名第4),“新型隔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”,200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(排名20),“新型隔震技术——层间隔震和三维隔震研究开发与应用”,2008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(排名20)。

联系电话:13342884230

电子邮件:849502749@qq.com

 

]]>